top of page

螢火蟲保育戰

本教學設計是採用了跨範疇學習的理念設計的。期望學生能打破科目為本的課程界限,及連結課室內、外的學習,應用不同學科範疇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主題探究。因此,在課室外,會安排學生參觀螢火蟲生態教育廳和將螢火蟲放流至鹿頸河道的棲息地回歸大自然;在課室內,會安排學生飼養螢
火蟲、運用Google工具記錄飼養觀察數據、體驗micro:bit編程、保溫層實驗物料測試、數學圖表記錄實驗數據、改良及美化設計。期望學生完成活動後,會更關注螢火蟲的棲息地以至生態保育的現況,同時從飼養過程學習生命教育。

元朗寶覺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44922.png

製作投球機

本教學設計以製作投球機為主題。課程提供動手做機會,讓每位組員均能積極參與,發揮所長。投球機有不同主題,例如關愛社區,增強獨特性。投球機的運作需連接micro:bit,把編程連繫於日常生活。本課程備有教授流程
圖,有助學生在編程前了解整體及重要概念,使編程時更易撐握。此外,學生作品能供低年級同學試玩,引發低年級同學對科學科技的興趣。

曾梅千禧學校

20240111_143511.jpg

智能校園

本教學設計以六年級學校STEAM教育主題學習課,課程主題是智能校園。學生需要就學校的需要設計一個產品而改善學校的環境。學生需要利用micro:bit、不同的傳感器和輸出裝置透過不同的材料設計相關的產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先設計產品的原形圖,然後配合micro:bit製作產品。在製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動手進行開料、併合等工序。因此他們需要運用不同的數學知識例如量度、面積和
體積等。而在編程方面,學生需要運用條件語句進行編程,產品達至相關的效果。學生完成產品的制作後,他們需要就產品的外觀進行美化,過程中亦需要運用不少視藝科的技巧。當完成所有的製作後,學生需要就產品向全級進行分組匯報。

               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53659.png

太空種植「多因子實驗」

本教學設計是配合本校跨學科專題研習「種出健康、食得營養」中的學習內容。是次實驗以太空種植為背景,讓同學思考如將來人類移居太空後,想要繼續吃到新鮮蔬果,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種植。首先向學生提取「光是由不同顏色組成」的已有知識,並讓學生了解植物跟人類一樣,都需要不同的營養素來保持健康及幫助成長。繼而向學生引入探究問題︰光的顏色和使用營養液的情況會否影響植物的生長情況。學生先讓學生「動手做」去完成其中兩次的實驗設置︰紅光+有使用營養液、藍光+沒有使用營養液。然後,學生需利用公平測試分原則去分析這兩次的實驗設置,是否能找出探究問題的答案。最後,學生經過不同例子的導入後,便知道在兩個獨立變數的互相下,我們共需進行四次的實驗(多因子實驗)。

祖堯天主教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61232.png

健康裝置 

本教學設計利用情景及新聞資料作為引入,讓學生關注香港學童因坐姿不當及缺乏運動而
引起的健康問題。學生會利用micro:bit製作改善肥胖或坐姿問題的健康裝置。學生根據老師給予的基本程式,嘗試設計及製作裝置,經測試後利用工程設計循環進行改良。透過這次專題研習,學生能夠了解多做運動或保持正確姿勢的
重要性,鼓勵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

IMG_9332.JPG

防盜盒 

本教學設計以生活情境與學生討論香港家居盜竊的問題,並思考防止家居盜竊的解決方法,再界定研習主題,帶出「防盜盒」是可以用來擺放貴重的物品,預防家居盜竊。教師同步教導學生在設計「防盜盒」時,需注意尺寸及重量,並以課室內的 儲物櫃內讓學生練習利用軟尺量度儲物櫃的內部尺寸。學生完成程式測試後,把micro:bit及傳感模組安裝到防盜盒。依照設計循環的程序,透過反覆測試和討論,改善裝置的設計,以加強效能,然後輪流向同儕介紹成品及示範功能,並分享心得。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65601.png

中一STEAM教育跨學科四足機械動物設計活動

當今社會,智能機械人越來越多普及用於解決各種生活和環境問題,並且不斷改進設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教學設計期望能提升學生製作智能機械動物的技巧從而提升學生對環境保育的關注並以智能機械人或動物解決那些生物面對的問題。學生透過以micro:bit、 HuskyLens、 Super:bit擴充板、LEGO部件及馬達為主要物料並以自主學習策略,設計具備自動決策的智能機械動物模型,並用智能機械動物解決該類動物在自然環境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本活動不但培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同時也提升學生對尊重環境及其他生命的價值觀。

皇仁書院

Screenshot 2025-05-19 172518.png

智能家居 

本專題以「智能家居」為主題,在中一級推行的STEAM教育專題習作。整個專題用了5循環週課堂,整個教學設計以「動手做」為主軸,首先是動手做輸入及輸出測試,讓學生對相關裝置的運作及
micro:bit 控制板有初步識。其次,以動手做在卡紙上畫線、剪裁及接合,讓學生對物料特性、工具操作及物料加工等課題有認識。最後,在電路接線上,以杜邦線接駁不同類型的輸入及輸出達至簡單的自動化智能效果。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2753.png

環保生活-智能回收有辦法 

活動以生活現象引入,透過使用CoSpaces Edu動畫的互動式教學,讓同學了解實踐環保生活的重要性,虛擬的角色和動作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學習把固體廢物分類回收。 是次活動主要利用micro:bit作為核心控制器及HuskyLens作為辨別物件的回收種類,對學生和老師
來說都是創新的嘗試,學生可以自行手持鏡頭拍攝物件,當中的分類感測和畫面提示帶來智能化的操作體驗,新鮮的學習過程令學生有滿足感,讓他們能主動實踐智慧回收的好處,從而培養他們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禮賢會恩慈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73956.png

人工智能體感遊戲 

本教學設計以任務導向教學為主,配合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從「做」中學習。我們以「工程設計步驟」為教學鷹架,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科技解決現代人肥胖問題,引導他們完成遊戲設計的任務。課程集跨科學習、創造力、動手實踐、團
隊合作等於一體,培養學生全面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能夠全面掌握工程設計的知識和技能,並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態度,為將來從事相關工作做好準備。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45604.png

micro:bit 光感應器應用“read:bit”

本教學設計以生活經驗開始,着學生回顧可見光的特質,並思考如何表達光的強弱程度。課堂由淺入深,先着學生運用micro:bit內建感光功能測量,後逐步優化編程至實用的“read:bit”。 課堂延伸所學,學生思考並應用不可見光(紅外線)的特質來編程。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52333_edited.jpg

天燈

本教學設計動融合STEAM教育相關的學科內容,並與中華文化及社會議題「自然連繫,有機結合」。在製作天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熱氣球的科學原理,應用工程技術設計天燈,並運用美術知識創作圖案,當中涉及跨學科的綜合應用能力。相比只靠教師單向教授知識,學生透過這類不斷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活動,不僅能深入理解相關知識,更能激發對學習的興趣,訓練共通能力。這次活動以百周年校慶為契機,將天燈及圖騰融入STEAM教育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能從不同層面了解中華文化。透過探討天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學生則可以從多角度思考環保議題,提高環保意識。

香港潮商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54643.png

計步器

本教學設計以「運動與健康」為主題,透過工程設計過程中的五個主要步驟(提問、想
像、計劃、 創造及改良),學生嘗試以mirco:bit製作計步器,從而認識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活動提供學生跨學科、STEAM教育 知識整合的學習,同時善用工程設計及編程教學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與
STEAM教育有關知識,推動STEAM教育。活動符合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中的國民身份認同及健康的生方式,強調培育學生國家觀念、主動學習、STEAM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及身心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粉嶺公立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61604.png

智能家居 

本教學設計以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應用為主題。學生透過討論智能家居可能帶來的好處和
潛在問題及以不同的方式試用各個傳感器,並利用提問引發學生思考不同傳感器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分組進行智能家居設計。

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

IMG_2121.JPG

減碳我最叻 

為了堆行環保教育,本校每一個課室均設有一個廢物回收箱,鼓勵學生能將垃圾
分類回收;然而,推行多年,學生仍未能善用回收箱,未能完全正確將不同可回
收的廢物放進去,致未能建立良好的回收廢物習慣。此外,香港政府於本年推行
垃圾徵費計劃,因此,本教學設計期望能加強學生對廢物回收的關注。透過自主
學習策略,以「減碳我最叻」為主題,學生嘗試製作具備自動化智能垃圾收集箱
模型,以改善或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透過跨學科專題研習,讓學生認識智慧城
市是未來每個人的生活方向,培養學生關愛環境及尊重他人的價值觀。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小學部)

Screenshot 2025-05-19 171022.png

智慧校園

本教學設計以了解「智慧城市」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意念,整合與優化都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昇資源運用的效率、都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品質,並介紹「智慧城市的六大範疇」: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智慧經濟,以及其實際應用。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根據數學科的數據分析,構思一個改善校園的一個新產品,討論一下這個產
品的操作原理,需要利用到甚麼傳感器或電子設備,並繪畫產品的設計圖及編程流程圖。並著學生開始連接擴充模組、進行編程工作、以及設計裝
置的外殼。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0746.png

認識人臉識別 

本教學設計由本校人臉識別系統作為引入,談及中國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程度,當中包括各式支付工具、出租車、高考等例子,從而讓同學認識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 其次,為了讓同學探討人臉識別技術的運作原理,過程中會用到Google Teachable Machine,教導同學利用Image Project 的功能,即時錄入同學照片,從而進行分析並分辨同學身份。為增加趣味及探討更多可能,同學會進行不同嘗試,包括加入名人照片、戴上口罩的照片、其他物體的照片,從而讓Teachable Machine 分辨。過程中可能有出人意料的結果,例如穿上深色外套的男生更像某位女生
等等,經過討論後,帶出機械學習中看出的特徵和人類一般觀察的特徵是有所區別,最後亦讓學生了解人臉識別技術亦是以一些演算法讓人工智能找出人類的臉部特徵進行認證。 最後,亦會教導同學藉此設計程式,同學需要使用Scratch3.0,加入名為"Posenet2Scratch"的擴充程
序,便可以在Scratch介面中加入鏡頭,並能辨認出學生眼和鼻的位置及提供坐標訊息。學生便可以藉此加入不同圖案,例如為自己加一符眼鏡或是帽子,圖案可以跟隨學生移動,以達到類似熱門社交程式的效果。 

將軍澳官立中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3212.png

智能家居

本教學設計以自動化來引入智能家居的內容,介紹智能家居裝置的常見種類、應用、功能和優點。透過製作智能家居裝置模型提高學生對日常生活察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他們嘗試利用科技解難的意識,
希望能引起學生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曾梅千禧學校

IMG_7159.JPG

智慧出行

本教學設計以工程設計的思考模式去解決生活的難題。學生先透過觀察,了解學校的需要,然後利用自主設計、製作和測試去改良產品,讓科技應用在解決生活問題之中,提升生活質素。是次活動配合常識科的恆常課程,讓學生深入了解現今創新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好處。透過體驗式的專題研習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程中加入編程元素,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技能去解決疑難,務求學以致用。

慈幼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52710.png

計步器

本教學設計將課堂知識應用於解決真實生活問題。學生與組員一起設計和製作具有自動感測功能的計步器,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整合了跨學科的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micro:bit這類輕便的硬件,學生可以親自編寫程式和製作手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增加他們的參與度。此外,在教師備課時,發現用on shake量度得來的數據誤差
很大,因此改用acceleration strength 來量度。教師將這個過程加入活動流程當中,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計步準確度的方法,如利用acceleration strength 代替on shake。此舉體現了探索學習和教學相長的益處,同時培養學生明辨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香港潮商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55404.png

立體投影機 

本教學設計以「立體投影機」為主題,透過工程設計過程中的五個主要步驟(提問、想
像、計劃、 創造及改良),學生嘗試以梯形製作立體投影機,從而認識梯形的特性及光的特性。活動提供學生跨學科、STEAM 教育知識整合的學習,同時善用工程設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與STEAM教育有關知
識,推動STEAM教育。

粉嶺公立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61808.png

人工智能分類垃圾桶

本教學設計以探究活動設計了學習活動小冊子、簡報及製
作了各項步驟的影片,由介紹人工智能及講解垃圾分類的背景開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聖公會聖紀文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64704.png

運動遊戲設計 

本教學為四年級學生設計了一個名為「運動遊戲設計」的STEAM教育協作計劃。這個計劃結合了體育科、視藝科、電腦科和常識科的相關課題,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宣揚健康校園
文化。通過學生對運動和健康的討論,我們希望提高他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並激發他們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同時,透過遊戲設計和藝術創作,我們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71256.png

智能膠樽回收箱

近年,社會各界非常關注「走塑」的議題。在「走塑」的前提下,希望能先改善塑膠回收及再造的現況。因此,本教學設計期望能優化學校回收膠樽的過程,從而引起學生對「環保回收」的關注。透過自主學習策略並透過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改善本校膠樽回收的現況,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及環保的價值觀。 

高雷中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1655.png

我的理想家居

本教學設計透過中文科、英文科、電腦科及視藝科老師開會商討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目標,設計一個結合寫作、繪畫與CoSpaces學習的課程。在中文科和英文科課堂,老師讓學生進行寫作,描述他們的理想家居設計圖。在視藝科課堂,老師讓學生繪畫出想像中理想的房間。最後在電腦科課堂學習CoSpaces 中實現他們的想法。

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2315.png

電動小車 

為了讓智障學生容易理解常識科能源課題,認識電動玩具的特性,教師製作大型電池和電池盒,視覺上看到和觸摸到電池和電池盒的特徵。對於抽象的能源概念,教師在活動前先透過影片和圖片向學生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到有很多需要用電的地方,與他們息息相關。學生有初步了解後,能在理解基本電路及小車動力學的原理上有深刻的印象。在活動中,學生能簡單認識電池的基本知識與生活應用的關係、齒輪、摩打、電池和電線組成電動小車的基本電路,使小車驅動前行。大部分學生也能樂在其中,踴躍參與安裝電池的部分,看到小車向進行亦很興奮。

禮賢會恩慈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73520.png

電流急急棒

本教學設計以認識導電體及絕緣體,製作電流急急棒電路。再以micro:bit 的引腳作為輸入(input)條件,改良電流急急棒。每節均讓所有學生有動手做的機會,令他們對每堂成果有成就感、參與感,能使
他們更有動力去參與後續學習。

曾梅千禧學校

20240306_120854.jpg

天氣變變變

本教學設計校以四年級學校STEAM教育主題學習課的課堂,學生需要利用環保物
料、micro:bit及溫濕度傳感器透過編程製作一個溫度提示器。學生需要利用紙包飲品盒製作提示器的外觀,並需將micro:bit和傳感器內置。學生亦需就產品設計外觀。學生完成產品製作後,需要進行分組匯報,分享產品的設計、面對的困難等。學生透過匯報與同學進行互評。

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53015.png

自製濾水器

本教學設計是配合本校常識科課程「大地寶庫」中的學習內容,以製作濾水器作主軸,學習及應用公平測試。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知道水資源的珍貴,並認識各種濾水物料的特性、濾水器的操作原理等知識後,學習公平測試的定義及
變項。學生利用micro:bit去量度水的清澈度時,需要考慮如何達至公平測試,並且在改良濾水器裝置的過程中,考慮改變「濾水物料的鋪放次序」或「濾水物料的份量」,學習在只改變一個變量的情況下,排除有待研究因素以外其他
變項的影響,為實驗結果提供確切的結論。

祖堯天主教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55722.png

神奇濾水器

本教學設計以四年級學生為對象,學生需運用跨學科知識(常識、資訊科技)進行研習。教學設計師配合四年級常識科〈水的探究〉一課,首先
讓學生知道校內銀禧花園的烏龜池因為颱風襲港而變得凌亂污濁,請學生想辦法處理,這種引入方式不但能引起學生對小動物身處困境產生的同理心,更能提高學生為校服務的責任感。然後,再逐步讓學生了解濾水器的構造,製作出能潔淨污水的濾水器,並利用micro:bit測量過濾水的光敏值去判斷它的清澈度,再根據過濾結果利用工程設計循環,改良濾水器的效能。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62040.png

內地景點遊

本教學設計以「內地景點遊」為主題,利用互聯網搜集資料、使用Cospaces VR軟件製作虛擬實境、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和溝通能力 培養學生欣賞祖國景觀、增進對中華文化和國家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學生利用視頻和360度照片等多媒體資源,引發學生興趣並介紹中國著名景點,運用Cospaces VR 軟件製作虛擬實境,讓學生親身體驗虛擬遊覽中國景點。

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20231207_142407.jpg

智能校園—智能儲物櫃之電動門

在現今這個科技愈來愈發達的社會上,科技應用在各種層面亦變得越來越廣泛,而當中科技應用在家居設計上亦有不少發展,並且成為未來的一個通用趨勢。現在大部分的智能校園設計亦會結合現時所擁有的語音和人工智能科技,並且不斷改善,以希望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可以滿足我們的需
要;加上5G和AI你能想到更多應用了創新科技解決城市的問題的例子嗎? 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發展將會不斷完善和進步。因此,智能校園是未來每間學校設計的方向。 而同學需為課室的儲物櫃設計及製作「智能儲物櫃之電動門」。

聖保祿天主教小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1506.png

探究飼養水母的條件與裝置 

STEAM教育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助他們日後在有關範疇升學和就業,應對現今世界的轉變所帶來的挑戰。而在推行STEAM教育活動上是透過專題研習讓學生綜合不同學習領域的學習元素而提升學生綜合和應用能力。因此,在中二專題研習的基礎上,推行電腦科與科學科的跨科合作,讓學生強化其綜合和
應用能力,來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獲取學習經歷。

新亞中學

Screenshot 2025-05-19 172049.png

STEAM DAY・定定飛・滑翔機

本年度STEAM DAY以滑翔機作主題,教師先向全校學生派發製作滑翔機的材料包,包括木板、膠水、膠紙、顏色筆,並附上製作步驟的教學影片,讓學生能在家中與家庭成員一同進行親子創作,家長協助設計和美化的工作。在製作完成過
後,教師邀請家長協助學生拍攝完成品,運用電腦技能,並上載至Google Forms,提交作品,挑戰最具創意表達及動感技術大獎。然後,帶同獨一無二的滑翔機回校參加「定定飛」比賽,進行飛行測試及競逐最遠距離大獎。 

禮賢會恩慈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73703.png

利用人工智能Google teachable machine進行專題
研習 – 人面識別、體操辨識遊戲 

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掌握,我們計劃透過利用Google Teachable Machine讓學生初步認識機器學習的原理及運用方法。學生能以自身的日常經驗和需要,去思考、設計一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方案(AI Solution),讓學生經歷實際的工程設計流程,以培養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 

Screenshot 2025-05-19 174147.png
HKU e-Learning Development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2013-24
, all rights reserved
1_edited.png
bottom of page